楚竹竹竹

必须让年轻人吃上饭

【曹皇后 历史向】关于一个宋朝女人和她的大宋

    从《宋史》的角落里,依稀能寻见一个女子落寞的身影。


    曹皇后的一生没有太多的亮光,不如刘娥的野心,不如郭清梧的桀骜,也不如高滔滔的霸道。因为太寻常,太知礼,太温和,所以只能蜷缩在宋庭的最深处,


    谦恭地,孤独地。


    克己复礼,逆来顺受。


    而我偏爱她的原因,是她的身影可以折射出整个大宋的命运。


    一个人啊,活的太久,就能将悲欢尝遍,陪着一个时代,由兴盛走向没落,由繁华走向颓败。其间辛酸,非常人所能体会。


    曹氏如此,大宋亦如此。


    香魂一缕无断绝,


    是耶非耶,


    化为蝴蝶。


    那年她依稀还是个少女,红润的脸庞尚未沾上泪水,清明的眼眸也尚未被忧愁侵袭。她拥有那个年代的少女拥有的最好的一切,作为开国功臣的爷爷,世家贵女的身份,贤德恭谨的名声。


    故事的开头,是花好月圆。


    赵祯选择她并非本意。


    他选择了一个江南茶商的女儿陈氏,只是尚美人乱政在先,满朝臣子不会同意又一个民间出身的女子成为妃嫔,更何况是皇后。


    她知道的,刘娥压制他近二十年,雕梁画栋的宋庭,是他无法挣脱的枷锁。


    他想逃离,而民间女子是他的出口。像是一个呼吸不畅的人,紧紧抓住氧气面罩,他想用那些女人的生气,来让他暂且忘掉苦闷。甚至,他为此不惜背上昏君的骂名。


    而她太像他了,


    一样的出身富贵,一样的满身枷锁。


    让他能轻易看见自己的狼狈。


    他们之间没有丝毫感情,所谓举案齐眉,白头偕老,于两人来说都是痛苦。然他们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,一个贤君,一个贤后;一个庸人,一个俗妇。


    也许她与很多皇后一样,面对年轻俊秀的夫君曾有过幻想,就像每一个怀春少女一样。直到被无法卸下的名为帝后的重担压碎。


    所谓帝后。


    某天宋庭发生兵变,她暗地里找人备水防火,费尽心力,帮赵祯躲过一劫。


    而他,只认为这是她为了展现才智而故意安排的一出戏。


    只有心慢慢冷却,才能做一个完美的皇后。


    至极的温和与贤德贯穿她的一生。


    贵妃张氏是他近来宠爱的女人。身上穿着的是文彦博用来讨好她的贡品灯笼锦,与一生节俭的她截然不同。她恃宠上僭,向赵祯,借走她皇后的车盖。


    赵祯说那是曹后的东西,若她同意,他没有意见。


    张氏那么嚣张而骄傲地走来,


    而她,那么平静地,同意了。


    没有反抗,没有不甘,不愿落泪。


    此事最后以赵祯的拒绝结束。也许他也没有想到,自己的皇后会如此无欲无求,仿佛人间的贪嗔痴妄、富贵纷华都与她无关,她那么像他,从出生那一刻起,所有的经历遭遇都已经注定。


    此后他们默契地履行着作为帝后的义务。她直言进谏,种谷亲蚕。他尊重她,给她作为皇后的颜面与尊严。如此,数十载。


    赵祯的死于她也许并无太大的触动,与一个一个同僚下岗也许并无太大差别。一切按照既定的礼仪与规定执行。养子赵瞩在几番推辞后即位,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,有史载赵瞩于赵祯陵前悲泣直至昏迷。不过其间真心有几分,明眼人皆能窥见。


    她一如既往地知礼、懦弱、可悲。


    赵瞩在赵祯去世后不久便原形毕露,公然忤逆她,忤逆先帝的未亡人。宋朝皇后的威望如同臣民心中的神明,与皇帝一样是不可触犯的存在。赵瞩是懿安侯第十三子,以赵祯无子领养禁中。


    于情于理,曹后是先帝遗孀,而他只是一个庶出宗亲。只要曹后动怒,赵瞩的皇位立刻就能换人,但是史载,曹氏愣,不复言。


    她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权势的气魄,她只是礼仪的祭祀品。


    赵瞩即位后便疾病缠身,不久年岁刚过弱冠的赵顼继承皇位。


    自古,独黑人,最可嗟。


    年轻的赵顼身着黄金铠甲,步入禁中骄傲地拜见曹皇后。


    皇奶奶,我这样穿,如何?


    曹皇后感动得热泪盈眶,有孙如此,志存凌云,大宋中兴有望。


    他像一道光,照进大宋的黑夜。


    只是这道光不属于宋朝,也注定被黑夜吞没。


    赵顼在朝时提议西征,朝中大半官员冒死进谏,


    陛下当放下干戈,治理内政,定国安民,不可穷兵黩武,使大宋动荡,徒增民怨。


    他沉默了。


    多年后他下旨西征,


    鄜延庆三州失守,永乐城崩溃。原因外是奸佞当道,姚雄、吴育等能人受到漠视,内有保和之臣势力盘根错节,一心反对西征战争。


    兴衰是命,有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,但是又有何人能真正撑起一个大厦将倾的王朝。


    她活了很久很久,从仁宗朝到神宗朝。仁宗时大宋小邑犹藏万家室,富庶有余,神宗朝末积贫积弱,苟延残喘,无力回天。


    她亲眼看见,自己的爷爷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,被一步步蚕食。


    休言万事转头空。未转头时皆梦。


    翻尽大宋的史书,会发现大宋,与曹氏,如此相像。


    宋是一个带有儒教的礼制和懦弱的朝代。作为一个“人”的本性被抑制,血性,武力需要被儒雅,礼貌代替。许多西北名将出身科举。韩琦、范仲淹,皆是笔下有千秋的文人。而在西北风沙里杀出血路的狄青、姚雄等,在士大夫当道的朝廷中孤立无援。


    宋的朝廷是士大夫的糖水,而且国难越深重,其糖分越浓。包拯作为一个以清廉著称的官员,在被吕夷简推荐任命京兆尹后年工资折合人民币越六百万元。而明朝同等级官员年薪大约十至二十万,明朝低级官员糊口都成问题,而宋朝哪怕是受皇帝体恤赐予进士出身的官员,也能享福一生。只因为他们是文人。


    所以封建士大夫的保守、懦弱与家国情怀被深深刻印在大宋的骨血里,三百年未被磨灭。而我所写的皇后曹氏,则是浸润在宋朝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。


    她按照人们的要求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可悲的皇后。不得罪任何人,以“和”作为至高无上的要求。


    就像西藏只能长出青稞而不能长出香蕉,曹氏这样贤德的女人是长在宋朝的特殊生物,所以笔者在文章开头言,她的身影可以折射出整个大宋的命运。或者说,


     她就是缩小的大宋。


    我合上厚重的宋史,我最钟爱的朝代在崖山燃尽最后的血肉,是与非,功与过,都被元人的铁骑踏破。


  每一个王朝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评断的,我讨厌随意批判宋朝懦弱黑暗的人,也不喜过度拔高宋朝的人。


  纯粹的黑暗时代,与纯粹的光明时代,都并不存在。


  曹后与她的宋朝,都历尽悲欢,荣辱尝尽,至于有没有唐宗宋祖那样光辉的功绩,也并不如何重要了。


  六朝旧事随流水,


  但寒烟衰草凝绿。

   

评论(11)

热度(129)

  1.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